每每一出安全事故,www.robinbnavarro.com舞臺搭建就成了千夫所指,“偷工減料”“黑心工程”不絕于耳,都是奸商惹得禍,“鉆錢眼里去了吧”“昧著良心”。朋友圈刷一輪,集體罵一輪,然后呢,罵完之后呢?繼而又是過段時間曝出丑聞,周而復始,感性開罵。
先,我想大家一起來探討幾個問題。舞臺安全事故,三令五申卻屢見不鮮,傷亡嚴重,社會影響惡劣,卻為何屢禁不止?背后到底牽扯著怎樣的利益鏈?
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怪舞臺搭建嗎?真的僅僅都是質量問題么?為什么舞臺搭建方要干這種自砸招牌的事情?
接電失誤,操作失誤,臨時工不專業,似乎每一次安全事故總能找出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舞臺搭建可是個專業活,涉及著眾多集聚群眾的生命安全,這可不是可以開玩笑的事情,為什么卻總是因小失大,因為一些極其低級的錯誤釀成大錯?
任何活動都是承擔著各方風險,但是風險是不可違逆的還是可控的,如果是不可違逆的,怎么可以將風險減少到最低呢?
錯錯錯,到底是誰的錯,真的該把所有矛頭指向因一己私利而犯錯的不規范企業嗎?打倒一家不合格企業,是不是依然會有類似的企業再步后塵呢?
來,莫急,筆者并不是為了那些不著調的黑心企業辯白,那些黑心企業當然該嚴懲不貸,只是我們來認真捋一捋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到底怎樣才能找出可以治標又治本的方法。
演出工程背后潛藏著怎樣的利益鏈?一臺精美演出的背后涉及了各種利益方的參與,活動主辦方找來了策劃方,策劃方找來了工程商,像許多場地像劇院等又有管理方。而這其中夾雜的問題就是,很多策劃的人不懂設備,沒有具體的要求何談質量,策劃方為了節縮成本保證收益就一味壓低價格,工程商為了低價中標就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或者是讓不專業的人員來操作,甚至很多工程商抱著“一分錢一分貨”的心理而堂而皇之地做出了許多黑心工程,而許多場地的管理方對于場地也沒有做好日常的運營保養,年老失修是目前很多演出場地的通病。
拿劇院來說,我國現代化劇場建設從20世紀末開始,首批10年建齡的劇場,一些易損件、磨損件,都到了大修的期限,可見許多劇院已經病入膏肓亟需醫治,然而,當前我國劇場的運營管理,既無折舊,也無維修費專用款項。沒有政府部門或行業部門的推進,到齡的設備和系統得不到及時維修維護和零件更換,小則容易出現演出事故,大則造成人員傷亡;尤其是電器件,得不到及時更新,極易引起火災,造成國家財產損失。
演出工程一環扣一環,多家利益方都是為了一己私利而只看眼前利益,一旦出現事故又變成互相推責,必須明確各方責任,前后都有第三方進行監管。低價競爭的底線在哪?
很多安全事故最后都歸咎于低價競爭,但這其實很正常,誰不都想多賺一點錢,用更低的價格賺取更多的利潤,但是這個度怎么去衡量,是不是不惜以人的生命安全做代價,這就需要我們去思考了。購買者要低價,工程商要保利,但這其中必然橫亙著一條不能跨越的底線,這不僅是價格底線,更是道德底線,所以不能無條件遷就客戶,不能為了競標成功就把質量安全拋擲九霄云外,需要和客戶理性地溝通,讓客戶明白一分價格所承擔的價值,想必在溝通到位的情況下對方也不會去以身犯險。當然也不排除許多利益好事者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行,這就需要標準機制的規范和法律制度的維系。
標準永遠是規范市場的第一準則,舞臺搭建的準入門檻低和后方的管理無序直接導致了無良設備提供方和管理方的亂象叢生肆意妄為。
舞臺劇場的設計初期,就缺乏第三方的審查,制造施工階段依然缺乏專業的監理,在驗收階段更是只是組織一批專家現場目測而缺少試驗檢測數據和安全驗證,這每一層的階段都對工程的安全起著不容小覷的關鍵作用,而每一層的檢測監督都沒有嚴格標準的相關機構進行把關。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演出行業尚缺乏專業的監督、檢驗、檢測標準化的執行機構。這樣的“無組織無紀律”導致舞臺事故的頻頻多發也就不足為奇,因此,建立演出行業的安全檢查制度、演出安全標準化認證體系,保證演出安全標準有效落實,勢在必行。同時,需要演出行業協會發揮作用,宣傳貫徹安全標準,通過專業組織進行有效督促檢驗,舉辦單位要組織有關承建單位進行竣工驗收,并提供驗收合格證明材料。
隨著舞臺形式的日新月異,搭建舞臺決不能僅僅憑借經驗來衡量,標準化的作業和檢測是舞臺安全的重要關卡,需要業內專業機構建立和完善第三方安全檢測認證和職業認證,必須在這個關口上把好關,這不僅要規范舞臺搭建人員具備一定的資格,必須專人專事,讓專業的工作人員操作,而不是又讓“臨時工”成為替罪羔羊,更要嚴格監督相關搭建方具備一定資質。怎樣保證安全第一不是空喊口號?文藝演出、劇場表演往往是人流集聚的公共場所,一旦發生舞臺坍塌、大火等事故極容易造成大面積的人員傷亡,后果不堪設想。而歷數多宗安全事故的背后,極大部分是由設備質量問題、后期維護保養或者人員操作失誤等引起的,而這些致命殺手卻都是可以人為避免的,說到底,都是安全意識不到位。 由于安全意識不到位,對已經出現的舞臺安全事件的認識和反省也往往不到位。一是凡出事故單位都無上報統計制度,事故發生后無處查詢、無從調查;二是出事方對事故遮遮掩掩,不配合調查統計。由此可見,當前演出單位的安全意識是何等淡漠。演出活動從制定計劃,到進入劇場等演出場所,包括進場、裝臺、排練、演出、拆臺、運景等過程,需要多工種人員參與,安全管理表現出一定的時間性,應當明確所有參與演出制作方的作用和責任。此外,必須對演出程序、技術人員、劇場等設施管理人員等進行統籌管理,且各方應當達成共識。
值得強調的是,對舞臺機械進行安全與風險的第三方評估,對保證舞臺安全頗為重要。在歐美劇場管理中,風險評估報告在劇場安全制度中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描述了演出中每個潛在的風險,說明了如何降低或消除這些風險、保證演出安全的措施,是舞臺上發生緊急情況時的指導性文件。根據這份評估報告,演出制作團隊可以精確地了解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并提高重視程度,甚至調整方案。
誰都不愿意出事故,但是怎樣才能保證安全第一不是空喊口號,這需要的是事無巨細的系統管理,專業的施工操作人員,規范的流程管理,對工程質量多方位的把控,考慮到天氣等多方面不可抗力和可抗力的因素,提前做好預警方案和突發應急方案,必須監管好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才能確保工程的萬無一失,切不能抱有僥幸心理而因小失大。
舞臺安全事故頻發,折射的不僅僅是設備的粗制濫造,更是專業標準和安全防范機制的嚴重缺乏。